海水淡化市場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緩慢發展期之后,迎來了新一輪的繁榮。就新建海水淡化規模的合同量而言,今年將是海水淡化行業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。2019年總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60億美元,而2018年為36億美元。這次的繁榮市場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。然而這次爆發的海水淡化市場卻和十多年前完全不同,市場情況要惡劣許多,除了少數的幾家公司如ACWA Power,Almar和Acciona之外,并沒有很多市場參與者表示樂觀。
10多年前,由于全球各地大量的海水淡化需求使這一市場蓬勃發展,在各式各樣的客戶背后,意味著各自需要的技術(膜法、熱法)、合同模式和處理規模都不盡相同。在這種市場條件下,幾乎全球的海淡供應商都能找到相應的市場機會。
而與當年的巔峰時刻相比,這一次海淡市場大爆發的市場條件卻頗為苛刻——客戶多集中于海灣地區,且都為大規模海水淡化廠,需要超大規模的社會資本投資。不僅如此,項目的技術需求多集中于膜法,同時采購模式多為獨立的工程承包模式。在這種集中的需求下,大多數海淡供應商都無法從中找到市場機會,而即使能夠突破重重競爭,進入到這一市場的少數市場贏家利潤率也非常微薄。
除了海淡項目的開發商之外,整個下游的供應鏈也不是特別樂觀。集中的膜法海淡廠建設導致了對膜的需求大幅提升,以至于存在供應短缺的風險,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利潤率正在上升。受限于當前市場贏家的EPC承包商(例如Veolia Sidem,Abengoa和Acciona)的購買力,膜供應商很難與他們談判得到一個豐厚的利潤空間。
簡而言之,對于海淡市場參與者來說,這次繁榮的海淡市場是一個競爭性的地獄,而不是一個充滿利潤的天堂。在這個市場中,基本上有四個競爭要素:EPC價格、融資成本、能源成本和其他非能源運營成本。
在過去十年中,市場大部分壓力都來自EPC價格,融資成本基本上難以獲得優勢,市場非常透明化。
在非能源運營成本方面,即使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效率的大幅提升和運營成本的降低,但是由于其在整體成本中所占比例偏小,因此競爭空間并不大。
剩下的就是能源成本了。能源成本取決于兩個要素:海淡廠的能源效率和能源的價格。目前,全球范圍內運行效率最高的工廠能源消耗水平約為3kWh/m3。而根據目前卷式反滲透膜技術的案例,這個數字可能會降低到2.4kWh/m3,比這個數字再小將是非常困難的。
盡管理論的最小值可能在0.8kWh/m3左右,但實際上接近這一點將很困難。而在能源價格方面,雖然目前對于海灣地區的項目開發商來說,電價通常在合同中明碼標價,能源價格并不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問題。但從未來的角度來說,隨著海灣地區太陽能發電市場的急劇增長,能源價格很有可能會成為最大的競爭點。
上一篇:電鍍工廠電鍍廢水處理工藝